今天这根阳线,有点让人意外!其中令人意外的点就是“渣男”券券表现!全天五家涨停,光指数涨幅就高达5个点以上,而且金融方向今天都表现不错!
我相信很多朋友盘后都在找什么原因?包括我也看到一些评论:昨晚老美CPI超预期等等这些原因,在我看来都没说到点上。
首先央妈的二季度报告实际上是长篇累牍的说了很多内容,但媒体在报道时候截取全部都是那只出现了一句话的官方话:不会采取大水漫灌!央妈前面说的话里面有非常多的防水,想要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央妈官方公众号看看,今天连续四篇文章都在跟大家解释我二季度干了什么!我的理解认为央妈想说没有大水漫灌,但我小水龙头开着放出来的量也不少!
那这跟市场有啥关系嘛?大家还记得本周之前我说过本周有三个重磅数据出炉。一个是国内CPI,一个是老美CPI数据。另外一个到现在还没有公布的是谁?——社融数据!由今天金融股异动来看,整个七月份的社融数据不会太差,不信到时候我们一起来看,肯定是有资金先手得到了消息!时间不会太远,要么在明天,要么就是下周一大早!
七月份的社融数据不会太差,那么说明整个七月的经济恢复有点超出预期!对于后续市场情绪来说是好事。其次之前市场都是小票表现好,大票差而今天大、小齐飞,50、300、500、1000这个四个指数都表现的相当不错!说明情绪这里有所改观!顺势而为,跟随市场而动!
那有的朋友会问了,是不是踏空了?在我看来,还有机会,不急!
先来看看情绪图(附图):
今天涨跌比情绪拉得比较满,全天在75%左右徘徊!可以算是一个情绪小高潮
明天有涨跌比回落的预期!
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当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160亿的当天,基本另外一天大涨概率比较低。
比如:
5.31号,当天北向净流入196.81亿。6月1号上证涨幅-0.13%
6.10号,当天北向净流入181.99亿,6月11号上证涨幅-0.89%
6.15号,当天北向净流入162.12亿,6月16号上证收长上阴线0.5%,也是连续横盘好几天好修复
而且指数层面这里,一根大阳线后续还会再度考验一下60日线,来验证本次头肩底形态的确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260位置附近,就是前期横盘震荡下行区间点位。
指数就好比是一个“大舞台”。先得把舞台搭建好,其他“演员”才能有机会去表演。如果指数都让你看着摇摇欲坠的样子,还有“演员”愿意在上面表演么?但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在车上,等待倒车接人的机会!
方向上重点看半导体,这个不必多说。我心里认为后续市场的主线,也是确定比较高方向。
随着大大港港这么尾盘一封,基本这家被市场打造出来的新规龙头,应该是要瞄着小黑屋去了。不是在今晚就是明晚左右?这个时候它苦窑进修,反而对于半导体来说是好事!前面已经有中通打出模板,接下来就看半导体发挥地时刻!
关于半导体背后的逻辑,说了比较多。最重要就是四个字:国产替代!无论丑国的芯片法案还是半导体联盟,还是近期大基金多人被抓,在我看来都是对其替代属性增强!
之前我们在智能手机上面吃过亏,丢失的高端手机份额到现在都还没收回来,剩下就只有一些中低端在乞食。现在新能源车来了,对于半导体同样需求旺盛,为啥前期台积电敢怼着一个国家,无非不就是看我们芯片自给率低嘛?我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在新能源车弯道超车这时刻,国产半导体也一定会大力跟上!
半导体这里最强的风口就是chiplet引领的封测方向!
其次就是半导体设备以及车上的IGBT或第三代半导体!
手上的半导体就围绕着这些市场资金看好地细分领域去做,低吸为主,切勿追高!至于今天比较强消费电子,我看来就是短暂游!毕竟该行业景气度已经到头了,空间也已经到了天花板!未来可期待增长速度基本不会太大。今天是苹果14新发布会+传闻涨价引发。
然后证券这里我观点暂时先看看,持续性我不太看好!除非明确全面下半年会出来,否则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搭厂子而已!
最后:顺势而为,既然出现了信号,那么我们做好跟随就行!
自4月27日A股见底反弹以来,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科技成长板块涨幅突出,如光伏、储能等板块低点反弹以来涨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
作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赛道股,尽管有较高的业绩增长支撑,但其较高的估值水平仍令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在此情形下,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究竟是否还有投资机会?如何看待市场反弹行情进入中后期后的行情?未来如新能源、汽车等科技板块又将如何轮动演绎?我们又当如何配置应对?
一、市场热点中心的新能源与汽车赛道1.1 横向估值比较
从行业间估值的横向比较来看,目前汽车与新能源作为市场热点中心,估值仍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彰显市场信心与偏好。
在经历了年初以来市场的调整后,A 股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尽管经历了一波反弹市场估值仍存在一定优势。但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由于反弹以来资金的大量抄底,汽车与新能源板块反弹幅度较大,现处于相对估值高位,是为数不多的仍高于历史中位值的板块,充分彰显了市场对其的信心与偏好。
1.2 纵向估值比较
从历史市盈率纵向比较来看,新能源与汽车及其细分行业同样处于历史估值较高位,彰显市场信心与较高预期。
就市盈率而言,大多板块仍处在历史估值的 65 分位以上。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估值与产业的落地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即相对落地程度较低的行业反而估值处在更高位,如汽车电子、绿电,估值分别达到了历史的 97、99 分位,这也或反映了市场对这一赛道的较高预期与信心。
我们总结分析了 2010 年以来新能源板块的走势,发现新能源板块整体走势向上,但呈现一定周期性规律,即在一段时间内首先经历大幅上涨,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估值回到较为合理的区间,开启新一轮行情。
事实上,这也或是新能源作为近年来的热点科技板块下,热点投资与价值回归相结合的结果。我们总结 2010 年以来四轮新能源周期间的各细分指数走势,以期对当下新能源所处位置及未来新能源走势做出一定指导。
2.1 四轮新能源周期复盘:市场热点由实向虚,行情末端注意风险
从过去四次轮新能源周期来看,我们认为每一轮行情的市场热点存在着由实向虚的转化,且行情末端应当注意控制风险。
过去四次新能源板块行情期间,新能源板块的内部均存在着由实向虚的投资热点转化:即首先进入并推高有景气业绩支撑的整车等板块,逐渐转化为投资尚未实现规模性落地板块的盈利预期(如十年前的光伏,近年的绿电及氢氧板块)。当这些板块的估值也到达高位时,也或意味着本轮上涨的见顶,而后大多迎来一段时间的调整。此时,我们建议注意控制风险,静待估值回到合理区间后迎接新一轮行情的到来。
2.2 未来走势研判:结构性机会或仍存在,行情末端控制风险为主
本次反弹以来,新能源板块整体涨幅较大,未来或仍有结构性机会,但行情末端仍以控制波动,逢高兑现为主。
本轮反弹中,整体遵循我们总结出的“由实向虚”规律,可以看到,六月中旬以前,拥有业绩支撑的整车板块表现更加出色,此后风格逐渐经由光伏、锂电向风电、储能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距离落地较为遥远的绿电及氢能在本轮反弹中涨幅较小,我们在关注未来其潜在投资价值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在整体涨幅较大的情况下的逢高兑现与控制波动。
我们总结分析了 2010 年以来汽车板块的走势,发现汽车板块与新能源板块走势类似,即整体走势向上的同时存在周期性的上涨与调整。
有所不同的是,汽车板块在 2008 年以来经历了五轮行情,且时间上与新能源略有不同。我们总结了 2008 年以来五轮新能源周期间的各细分指数走势,以期对当下汽车板块所处位置及未来汽车板块的投资做出一定指导。
3.1 五轮汽车周期复盘:市场热点不断扩散,行情末端市场波动或放大
与新能源板块类似,汽车板块的历次行情中也存在着市场热点“由实向虚”的扩散过程,概念化板块的大幅拉升也或意味着一轮行情的见顶,此时大多表现出波动放大,应注意控制风险。
相比于新能源板块,汽车板块分化程度较小,但整体仍呈现出整车的上涨先于零部件板块,而相对较“虚”的汽车电子与智能驾驶板块的大幅拉升也或意味着行情阶段性见顶,此时应注意控制波动风险,静待估值回到合理区间后开启新一轮行情的布局。
3.2 未来走势研判:汽车板块整体涨幅较大,行情末端注意控制风险
本轮反弹以来,汽车板块整体涨幅可观,内部分化并不明显,行情末端仍以控制风险,逢高兑现为主。
相比于新能源板块,汽车板块虽整体涨幅有所不如,但内部分化较小,且也呈现出此前数次行情表现出的“由实向虚”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较为概念化的智能驾驶板块 7 月以来表现较为强势,我们认为这或意味着板块整体反弹或已进入中后期,在关注后市走势的同时建议适时逢高兑现,控制波动风险。
社保基金最新出现在48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量6.70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合计166.21亿元。持股变动显示,不变9只,减持11只,新进9只,增持19只。 社保基金重仓股中,从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社保基金家数来看,社保基金家数最多的是 $久立特材(SZ002318)$ ,共有3家社保基金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即社保基金17052组合、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社保基金1106组合,分别位列公司第六大、第八大、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量合计为3215.9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3.37%。 从持股比例看,社保基金持有比例最多的是 $圣泉集团(SH605589)$ ,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为16.76%,其次是 $广和通(SZ300638)$ ,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为8.91%,持股比例居前的还有 $柏楚电子(SH688188)$ 、 $齐心集团(SZ002301)$ 、 $赤峰黄金(SH600988)$ 等。持股数量方面,社保基金持股数量在1000万股以上的共有24只,社保基金持股量最多的是 $赤峰黄金(SH600988)$ ,共持有7487.05万股, $山西焦煤(SZ000983)$ 、 $齐心集团(SZ002301)$ 等紧随其后,持股量分别为4691.99万股、4190.38万股。 业绩方面,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35家,净利润增幅最高的是 $藏格矿业(SZ000408)$ ,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23.97亿元,同比增幅为438.01%,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的还有 $艾比森(SZ300389)$ 、 $川恒股份(SZ002895)$ 等,净利润分别增长313.36%、254.08%。 以板块分布统计,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主板有31只,创业板有10只,科创板有7只。所属行业来看,社保基金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电子行业,分别有9只、9只、5只个股上榜。 市场表现方面,社保基金重仓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6.06%,涨幅跑赢沪指。具体个股看, $容知日新(SH688768)$ 累计涨幅64.05%,表现最好, $奥特维(SH688516)$ 、 $蓝晓科技(SZ300487)$ 等分别上涨38.90%、37.21%位居其后;跌幅最大的是 $欧普康视(SZ300595)$ ,累计下跌21.54%
在市场萎靡不振的时候,昨天市场出现了几大利好: 一是美国7月CPI低于预期通膨压力缓解,美联储加息预期或降温。虽然美联储加息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全球是一个经济体,美联储的政策多少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市场还有传言美联储明年可能要开始降息,美联储的政策就是不断的加息,降息收割世界财富,没办法,谁让他是世界通用货币呢?不过美联储的信用正在逐步降低,通用货币正在逐步瓦解,后期一旦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我们的股市也将长牛,大家也可以坐在家里发钱。有人说,你这是做梦,但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是央行表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央行虽然提到了不搞大水漫灌,但这种表态市场已经有预期,而再次重申加大稳健货币政策,至少说明下半年货币紧缩的概率不大,因为央行对控制CPI在3%左右有信心,只要CPI不连续超过3%的红线,央行就不会货币紧缩,只要政策不转向,大盘向上的方向就不会改变,所以,对下半年的行情,我们不悲观。 技术上,大盘四连阳以后,昨天出现一根阴线,但这个阴线没有放量,不是放量下跌,说明大盘只是正常回调,今天大盘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有望出现反弹,但能不能大涨?还需要关注今天将公布的社融数据和贷款数据,这两个数据才是观察货币政策的风向标,一旦出现利好,大盘将拉出中阳线,所以,整体还是建议大家逢低做多为主。
现在市场完完全全地两极分化,用一句俗话来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比如说传统“老赛道”银行和消费,天天阴跌不止
反而赛道部分光伏、半导体天天新高,可以说今天的指数没大崩,他们可以说功劳很大!
这样行情之下,找对好板块还能操作赚点钱!一旦没选择好,那基本天天阴跌不止!其实也好理解,市场就这么一点量。这边吃了一大口,别的地方就少吃一口!
今天市场就说几个点:
一是今天北向卖了比较多,卖了大概60几个亿。这按照以往的规律,这不得直接卖崩,还好市场撑住了,大票跌地惨,但小票承接比较好!
第二个就比较重点。新能源车以及消费这两个领域稍微注意下。比如新能源车里面的 $比亚迪(SZ002594)$ ,放量杀跌,跌破60日线趋势基本已经都破位了!
作为新能源车里面的中军核心,都走成这样了。其他车子也别惦记了!
另外就是日常消费!这个方向由于疫情原因经常挨锤,近期稍微注意下:
白水: $五粮液(SZ000858)$
调味品老大: $海天味业(SH603288)$
但有一个细分领域反而走得比较强,那就是热泵!
先来解释下什么是热泵?热泵是一种取暖设备。欧洲的取暖设备以天然气、燃油、生物质和热泵构成,其中天然气占据绝对高比例。但面临天然气供应中断背景下,超70%的天然气的能源依赖度使欧洲迫切需要改变供能结构。
而供暖作为能耗重要领域,空气源热泵不依赖化石能源、能效高的优势凸显,被列入“REPowerEU”能源计划,有望成为“缺气”下的主流供暖方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EHPA(欧洲热泵协会)预计,2026年欧洲热泵销量将实现实现翻倍,达到400万台。考虑到目前热泵在欧洲地区的存量渗透率只有14%,未来替代空间依然广阔,我国空气源热泵出口依然有望保持强劲的高景气增长。
而在全球热泵份额之中,我国占了一半以上!
对于拥有热泵企业来说,未来的业绩绝对值得可以期待!
目前玩家有: $美的集团(SZ000333)$ (这个家电为主,不建议考虑)、 $日出东方(SH603366)$ 、 $申菱环境(SZ301018)$ 、 $迪森股份(SZ300335)$ 、 $海立股份(SH600619)$
屏蔽泵: $大元泵业(SH603757)$ ,2020年屏蔽泵市占率为42.3%,A股第一
阀件行业集中度高,三花、盾安占据全球领先份额!
从市场表现来看,资金还是很认可其背后的逻辑,这里值得大家稍微留意下!
然后关于大基金被抓的事件,在我来看对于半导体反而是利好!挖掉那些臭虫,整顿好行业不就是为了后续大力发展对抗别人的针对嘛?没必要担心的,继续中期看好半导体表现
中美政策/经济周期错位,带来“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美国“逆全球化”加剧“滞胀”压力,美联储不得不加息+缩表,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担忧;而中国不具备大的“通胀”基础,可以逆势“宽信用”再加杠杆,带来中国经济的疫后复苏预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判断:22年美国“通胀”将持续高位,但中国不具备大的“通胀”基础——
美国:“逆全球化”加剧供给约束、疫情以来的美联储货币超发以及美国的“工资-通胀”螺旋,都将导致美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位;
中国:(1)20年疫情以后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对稳健,使得当前中国不具备“通胀”的流动性基础。(2)22年A股将进入本轮产能周期的“投产”阶段,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约束通胀压力。
“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驱动中国出口数据继续超预期。7月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当月同比增速18%,相对7月的17.9%继续高位抬升;以人民币计较的出口当月同比增速23.9%,相对6月的22.0%也继续高位抬升。煤炭“长协”有效缓和中国制造业(电力)成本压力,而海外高通胀则提升制造成本,降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通胀压力相对较低),也会强化中国出口链的全球竞争优势。
2.1中国出口整体结构:出行链消费品和高端制造业出口持续高增长
出行链消费品的出口增速维持高位韧劲。7月中国出行链相关的产品,如箱包、鞋靴等品类的出口增速继续维持在40%左右的相对高位。出行链消费品的出口增速从22年初以来持续回升并维持高位,主要源于全球“疫后修复”的大趋势下,海外消费者的出行半径有所增加。
高端制造业出口增速持续显著回升。7月中国高端制造相关的产业,如汽车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的出口增速持续回升到20%左右的高位,而汽车包括底盘的出口增速快速回升到60%左右的高位。高端制造业出口增速快速提升,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中国(相对低通胀)优势增强中国出口链的全球竞争力。
消费电子和地产系消费品出口明显回落。7月消费电子相关的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基层电路,以及地产链消费品相关的家用电器、家具及零部件、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的出口增速均明显负增长,部分细分行业出口增速甚至出现“负增长”。
2.2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明显回升且以工业原料和中间品为主
中国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的出口明显增加,而对美国的出口则有所回落。我们测算了中国对各国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程度(当月出口同比增速乘以出口金额占比),可以看到,可以看到,7月中国对欧盟、东盟和日本的出口明显扩张,而对美国和韩国的出口则较为明显收敛。结构上,发达经济体的消费修复较快,中国出口主要以人力密集型的消费品为主;发展中经济体的生产修复较快,中国出口主要以工业原料和中间品为主。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扩张,主要是基于中国-东盟产业链的“互补”属性,东盟“复工复产”供应链加速修复,也加大了中国中间品的出口增速。我们同样计算了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当月出口同比增速乘以出口金额占比)数据,可以看到,6月中国对东盟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原料和中间品,如化学工业产品、如塑料橡胶及其制品、房子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领域。我们判断:随着东盟疫后“复工复产”持续加码,中国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东南亚产业链整合共同驱动,中国-东盟的出口链更多是“互补效应”,而非“替代效应”。
2.3对发达经济体出口:除了消费品外,中高端设备出口也相对高位
中国对欧盟出口扩张,主要是基于中国的低成本(不具备大的通胀压力)优势,同时,转型升级的中国高端制造也对欧洲的高端制造业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基于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当月出口同比增速乘以出口金额占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6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消费品和高端制造业,如化学工业品、鞋帽伞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等领域。
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主要基于中国的消费产业链供给优势(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的消费品。“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强化了中国人力密集型消费品的出口竞争力。基于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当月出口同比增速乘以出口金额占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到:6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人力密集型的消费品行业,如食品饮料、鞋帽伞、陶瓷玻璃制品等,当然也包括一些高端制造业,如机电产品。
3.1供给优势:A股的制造和消费行业步入产能“投产”阶段,将强化中国制造和消费品的全球供应链优势(供给扩张)
疫情导致商品消费(可贸部门)持续高于服务消费(不可贸部门),反而提升全球制造和消费品的终端需求。以美国为例,20年疫情以来,尤其是21年中以来,美国个人的商品消费支出持续高于服务消费支出。我们判断:虽然疫情导致全球消费需求整体回落,但由于服务消费下行的幅度更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品消费的总需求,至少也是支撑商品消费需求维持相对韧劲。
中国供应链优势(产能“投产”)将继续支撑A股制造和消费终端品的全球竞争优势。从产能周期的历史规律判断,22年A股的中游制造和下游可选消费都将步入新一轮产能“投产”周期,这将会进一步强化中国制造和消费终端品的全球竞争优势(供给扩张)。
3.2成本优势:中国相对低通胀的环境,降低制造业的(电力)成本
海外通胀压力高企,而中国没有大的通胀基础,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电力)成本优势显现。疫情以后全球货币超发、俄乌冲突“逆全球化”供给约束加剧、工资-通胀螺旋持续强化通胀压力,除以之外,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而欧洲能源结构中,原油和天然气占比合计超过60%,这将导致欧洲制造业(电力)成本飙升。另一方面,中国煤炭“长协”有效缓和中国制造业(电力)成本压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部分体现出了高端制造业的“替代”效应。
3.3转型优势:RCEP加速中国-东盟产业链整合,“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中国制造业持续中高端转型升级,中国出口链也已逐步转向中高端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研发支出的复合增速显著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的转型升级,驱动中国的出口链从2000年初的低附加值制造和消费品,逐步转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品。我们可以看到,20年中国的出口整体占比中,超过50%的份额主要集中在电机、机械、光学照相医疗设备以及车辆及零部件等中高端制造业。我们认为:中国中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以及中低端制造业向东盟转移的大趋势下,RCEP签订能够加速中国-东盟产业链整合,使得中国-东盟的出口链的合作大于竞争,中国负责中高端的中间品生产,而东盟则聚焦相对中低端的组装生产。
16年以来的历史数据也显示,中国-东盟出口链的合作大于竞争。16年以来的中国和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速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说明中国-东盟更多是以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专注于更高价值链的中高端制造业,而东盟则承接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形成中国-东盟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
4.1供给优势线索:产能潜在扩张的出行链消费品(化妆品/服装/体育用品等)及高端制造业(生物制品/通用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
产能“投产”能够强化制造和消费行业的全球供应链优势(供给扩张+成本回落)。我们判断,7月中国出行链消费品和高端制造业的出口高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复工复产”下的全球供应链优势。A股中游制造和下游可选消费22年将进入产能“投产”周期,供给边际增加能够进一步提升制造和消费行业的全球出口竞争优势(供给扩张+成本回落)。因此,我们在中国出口优势的消费和制造细分领域中,进一步寻找供给(潜在)扩张的细分领域:固定资产同比增速持续回升(供给扩张),or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处于2010年以来历史顶部区域(供给潜在扩张)的细分领域,这些出行链细分行业(化妆品/服装/体育用品等)及高端制造细分行业(生物制品/通用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的出口竞争优势有望继续维持/抬升。
4.2成本优势线索:能源密集及劳动力密集(有机化学品/洗涤剂/润滑剂/人造蜡/纺织服饰/电子元件/软件开发等)
能源密集型的周期品(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中国具备较大的出口链(电力)成本优势。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明确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落实相关事项的函》,函件中进一步明确高耗能行业范围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同时,通过碳排放数据,也可看出,煤炭、石油石化、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上游资源/材料行业耗能较高。我们认为,中国相对较低的通胀压力,将会强化能源密集型的中间品的全球竞争优势,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细分数据来,能源密集型的中间品也是出口增速显著回升/持续高位的领域。
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品(纺织服装/电子/计算机等),中国也具备较大的出口链(人力)成本优势。海外工资-通胀螺旋下,人力成本明显提升,而中国的通胀压力相对较低,人力成本也处于下行通道。7月出口显示,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品也是中国出口持续高增长的领域。我们认为:人均产值较低的行业更大概率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据此寻找潜在劳动力密集的细分领域。基于上市公司财报口径,从人均营收看,在一级行业中,纺织服饰、计算机、轻工制造、电子等行业的人均产值相对较低;在二级行业中,软件开发、服装家纺、家居用品等行业的人均产值也相对较低。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这些行业有望继续维持出口高增长。
4.3转型优势线索:RCEP加速中国-东盟供应链整合,产业链转移强化工业中间品(化学制品/纺织原材料/机电等)出口韧劲
2022年1月RCEP正式生效,日本、泰国等RCEP成员国自我国进口化学制品的占比逐步攀升。(1)RCEP生效以来,日本对我国的合成氨、尿素、电石免征进口关税,韩国将进口自中国的聚氯乙烯(PVC)、电石、合成氨的关税也降为零,有效提高 $中国化学(SH601117)$ 制品(工业中间品)的出口份额。(2)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化工产品主要为高端炼化产品、高性能化工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多为塑料等基础化学品(工业中间品),RCEP生效后,双方进出口互补性进一步增强,为中日两国石化业合作开创了新局面。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向东盟国家转移,但东盟国家仍需大量进口中国的纺织原料。从整个服装行业来看,越南在产业链环节主要占据“组装”环节,而原料、纺织零部件等产品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20年越南服装产业链出口中40%-50%的中间商品需要从中国进口。
在中国-东盟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占据“价值链”高位,需要向“价值链”中下位置的东盟国家出口大量工业中间品。在中国-东盟供应链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国家主要承担“组装”类价值链中低端的工作,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的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医疗设备等工业中间品。而RCEP框架将强化中国-东盟供应链一体化,RCEP生效将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和纺织原料及制品等工业中间品出口高增长,包括电子元器件、纺织原材料、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电器产品等。
RCEP生效后,我国与东盟各国“互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RCEP生效后,已核准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中国近30%的出口可以实现零关税待遇。RCEP生效,将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供应链的“互补”效应。根据22年6月数据显示,中国向RCEP成员国出口产品类型中,工业中间品,包括贱金属、纺织原料、化学工业品和塑料橡胶,占比合计达34.4%。
一、盘面综述 两市小幅低开,开盘后震荡下挫,创指盘中一度跌超1%,半导体板块低开高走,Chiplet概念股继续走强,黄金股大幅冲高。总体而言,市场存量博弈特征明显,个股涨跌参半,赚钱效应较差。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37%,报3235.38点;深成指跌0.56%,报12262.30点;创指跌0.99%,报2668.08点。 板块上,黄金、Chiplet概念、HJT电池板块涨幅居前,煤炭、航运、语音技术板块跌幅居前。 二、主线分析 【汽车】 板块上, $宇通客车(SH600066)$ 、 $亚星客车(SH600213)$ 、 $中通客车(SZ000957)$ 、 $江淮汽车(SH600418)$ 等多股大涨。消息面上,乘联会发布最新消息,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1-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273.3万辆,同比增长121.5%。 【国产大飞机】 板块上, $通达股份(SZ002560)$ 、 $四川九洲(SZ000801)$ 、 $东方电热(SZ300217)$ 、 $西部超导(SH688122)$ 等多股大涨。消息面上,8月9日,中国民航局官网显示,基于C919型飞机设计特征和中国商飞申请,拟针对该型飞机颁发专用条件和批准豁免部分有关适航要求,就28份专用条件和2份豁免广泛征求行业和社会意见。C919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 三、策略预案 市场在确立阶段性底部之后,指数四连阳,不过短期缺乏量能,指数很难走加速上涨,预计在60日均线下方会震荡一下再上攻,回踩5或10日线夯实底部,短线支撑参照3220-3215附近。目前个股活跃度较好,市场风格依然围绕赛道股和科技股的新技术路线。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行情数据仅提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微财讯网站以及其合作机构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业人员资格查询
本应用仅供技术学习讨论,不做任何实盘买卖推荐
青岛大摩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微财讯 Copyright © 2022 WEICAIXUN,Inc,All Rights Reserved.
微财讯 © 2022 版权所有. 鲁ICP备05022762号-1
手机扫描下载
微财讯官方微信